厦门“智慧城市” 三年打造千亿智慧产业

厦门将在三年内打造的“智慧产业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将要达到1000亿元。厦门市发布了全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政府规章――《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为厦门市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规环境。

“智慧城市”提升软环境促厦信息产业大发展


“通过微信缴纳罚款,不到一分钟就完成操作。”30日,厦门车主陈先生通过手机不仅查询实时路况、交通违法信息,并很快完成缴纳交通违规罚款,免去在车管所和银行间来回奔波。自厦门在全国率先开通交通微信平台以来,用户数已超过24万。


短短几年,厦门信息化发展已经从“惠民生”发展到多领域的“全国首创”,并且撬动了信息消费的热点。厦门市信息化局局长孔曙光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让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


破解城市“出行难”等症状“智慧城市”建设扣准百姓需求


厦门2000年的常住人口为147.8万人,2012年底已增至367万人,从2005年到2010年,厦门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近一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出行难、就医贵以及入学、就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城市病”也随之出现。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解决难题?厦门出招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惠民生。


孔曙光说,从厦门实际出发,找准问题,摸准需求,把握问题所在,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


他举例到,“中国政务微信第一大号”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实现厦门每4.3个驾车人便有1个订阅。其具备的路况推送、拥堵上报、违法查询、缴交罚款等功能,为驾车族提供了最直接帮助。


但这还远不能满足200多万人次每天乘坐公交车出行市民的需求。为此,厦门市通过建设手机电子站牌服务系统,整合7500辆公交、BRT、出租车的GPS车辆运行数据,率先在国内推出覆盖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手机电子站牌服务。如今,每天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手机查询公交电子站牌的超过7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公众出行的好帮手,为乘客节约60%以上的等车时间。


厦门市民通过在各医院部署自助挂号机,只需刷社保卡,便可完成包括挂号、缴费、取药、打印化验单、购买病历卡等多种功能,全程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民就诊时间从2-3小时缩短到30―40分钟。单单在厦门市第一医院,2006年每天的就诊量只有4000人,今年7月份门诊人数已有接近一万人,但医院门诊大厅挂号窗口的排队人数不会超过5个人。


“信息化建设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患者滞留医院的时间大大减少,原设计规模为2500人的第一医院门诊大厅承担了近4倍的服务人数,节省了再盖三座门诊大楼的经费!”孔曙光总结信息化在解决“就医难”的成效如是说。


多个领域实现“全国首创”信息化建设做“厦门特色”


现如今,国内外许多城市正处于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智慧城市”的过程,“坚持把应用创新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来抓。”孔曙光说,厦门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实现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全国首创”。


如果没有硬件基础,建设无线城市只是纸上谈兵。厦门在国内率先出台《厦门市光纤宽带网络建设规范》和《厦门市光纤宽带网络室内布线设计施工指南》,将光纤宽带网络纳入审图和验收范围,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责任界限,保障用户对“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的自主选择权,推进宽带城市的建设。


目前,厦门光纤入户覆盖率已达80%。厦门计划在三年内,全市城镇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


厦门也是全国第一个建设全市范围内政务云平台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开通手机电子站牌服务的城市,还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个实现涵盖地面、海域和地下管线的三维全景系统,不仅减少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每年还节省1000多万元运维费。与此同时,在制度保障上,厦门市发布了全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政府规章――《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为厦门市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规环境。


近些年来,厦门市通过应用创新,不断丰富“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建成了国内首个TD无线城市,开创了以应用促进无线城市建设的先例,丰富了无线城市的建设内涵,拉动了信息消费,带动了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信息消费,厦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动漫游戏、软件研发、服务外包、IC设计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还出台了《厦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业创新氛围。


值得肯定的是,仅仅在2013年,厦门就获得了“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推进杰出成就奖”、“中国智慧城市杰出贡献奖”等三大奖项。


“智慧城市”提升软环境促厦信息产业大发展


28日上午,厦门软件园三期正式开园,交付给首批48家产业企业使用。厦门信息集团董事长江孔雀介绍,仅两年时间,软件园三期就吸引意向入园企业累计313家,通过入园审核企业243家,接近软件园二期研发楼面积的2倍,“建成后,就可容纳20万人,形成两千亿产值,产生近50亿元税收收入。”


近年来,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厦门的软件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服务业增速超过30%,2012年产值达到了461亿。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厦门本地软件服务企业获得了建设经验,精图软件、智业软件等企业都是从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成长壮大,并从厦门走向全国。


厦门重点支持了厦门市电子口岸建设,把厦门电子口岸应用推广到全省,提升为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目前,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直接服务的口岸生产运营、中介服务和口岸物流企业有650余家,间接服务的外经贸企业达15000多家,日单证处理量2.8万票,业务覆盖厦门、福州两个海关关区。


同时,厦门也吸引了许多大型的软件服务企业落地厦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动漫基地落户厦门,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中国数码港、银江智慧城市公司也在厦门扎根发芽。目前,厦门市信息化局正商谈建设“海峡两岸移动健康工程中心”、“微产业园”等项目。


“这些企业之所以落户厦门,得益于厦门有个好的智慧应用的基础和环境。”孔曙光分享说,厦门在三年内打造的“智慧产业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将要达到1000亿元。

厦门“智慧城市” 三年打造千亿智慧产业
阅读剩余 62%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关于采购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智能预警服务中标公告

    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关于采购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智能预警服务中标公告 一、项目编号: SDGP370112000202302000178 二、项目名称: 济南市历城区…

    2024年6月24日
  • 政采新规接连出台 电子政务会议平台面临哪些新机遇?

    继两个多月前“87号令”新政落地后,《政务信息系统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也在近日施行;新发布的94号令,也即将在3月1日起施行……一个个政府采购规章、规范性文件紧锣密鼓地出台,将为电子政务会议平台带来什么新机遇?

    2024年4月4日 知识
  • 地方展会如火如荼 展会质量有待提高

    昨天,武汉安防展正式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安防行业展会序幕。根据各地区公布的信息,从3月上旬到5月底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近20场地方展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继3月9日开幕的武汉展之后,石家庄、重庆、南京、济南、杭州、合肥、长春、成都、郑州、沈阳、长沙、西安、北京、天津、厦门、上海等地方展将陆续登台。

    2024年4月15日
  • 百亿市场待开启 指纹识别多元化应用遍地开花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完善,未来5年我国指纹技术行业将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等待着企业去开拓,指纹识别技术即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市场前景广阔,二级市场上指纹识别概念受消息面利好刺激,表现抢眼,或强势爆发。

    2024年4月18日
  •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发展论坛5月亮相北京

    交通运输部“十二五”交通科技规划提出五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第三个重大科技专项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同时交通运输部将智能交通列入“十二五”九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六个成果重点推广领域之一,推出一批智能交通建设示范工程,持续加大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关注、引导和投入。

    2024年4月15日
  • 德州出台工作方案 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日前,《关于推进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明确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总目标,到2025年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领域的代表名片,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