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走进太原 龙城科技改变生活

从数字太原到智慧太原,云平台、大数据,这些看似和百姓距离很远的名词,在不远的将来,将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智慧城市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流,经过几年的建设,大多数的城市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城市环境与综合运营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智慧城市的步伐不可阻挡,渗透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太原市2013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从数字太原到智慧太原,云平台、大数据,这些看似和百姓距离很远的名词,在不远的将来,将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智慧太原?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给出这样的形象比喻:原来大家熟知的数字城市,就像是一个人的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去观察他,而智慧城市却不同,在模型基础上,通过像末梢神经一样的传感设备,经由类似神经系统的物联网,将信息及时传送能够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大脑”――云平台,之后将处理的指令进行发送,从而达到真正的智慧。


太原智慧城市构想


几年前,当听到太原市要打造数字城市时,市民卢浩很纳闷,数字太原是什么概念?直到有一天,他切身体会到,数字城市不仅让城市里的垃圾能及时清运,“天眼”“地眼”工程还让这座城市的治安变得越来越好,他逐渐明白了政府决策的初衷。


2007年,“数字太原”被列入国家数字城市示范试点。


尽管没有经验可借鉴,纯粹“摸着石头过河”,但太原还是摸索出一些“成绩”:2009年7月率先通过国家验收,不仅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而且还创造几项全国第一: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会数字城市;第一个通过采用5种应用模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的数字城市;第一个采用基础地理数据脱密技术,将地理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进行发布的城市;第一个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城市……


与此同时,“数字太原”建设还得到了有关部委的肯定。太原“数字城管”以投资少、速度快、效果好被住建部列为典型经验,对中部地区建设和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起到示范作用;太原公安“天网工程”开发了22个应用子系统,成为全国公安信息化的榜样;“地眼工程”在全国开启了感知地下、服务地上的先河,被全国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称赞“走在了世界前面”;城市应急在全国首次使用联通手机,成为全国应急首创;罗克佳华公司一整套煤矿安全体系和物联网应用系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数字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作为全国第一批建成的数字城市,太原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具有非常好的基础。”长期参与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太原规划编制的太原市国土局副局长张占军说,太原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之后,他们曾赴北京、武汉等地调研,以构建智慧城市产学研政合作平台为切入点,聘请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为专家,利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名两院院士和多个国家863和973项目成果及人才优势,成立了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开创全国先河。


目前,太原市与武汉大学共同申报了两项科技部“智慧城市”863计划,并邀请专家为太原“智慧城市”建设把脉问诊。随着《太原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复,太原智慧城市建设各项目标已经确定:到“十二五”末,在罗克佳华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产值200亿元以上的物联网产业园区,园区将发展10个规模为10亿元级别的企业,发展关联企业80个到100个。


科技改变生活


哪个地方有垃圾堆放,只要巡查员传送一个图片,马上就能发到“后台”管理中心,然后一个派单,工作人员就会来到现场处置。这是目前在太原市城市管理中,最普遍的一种科技应用。


此外,依托“数字太原”公共平台,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如今可以实现快速破获刑事案件,调处各类治安纠纷案件,发现各类治安隐患,寻找失踪人员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赶潮流,而是走一条由信息化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们看到城市的未来。”卫启云介绍说,目前,智慧太原在重点项目等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譬如完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平台、智慧城市感知网、智慧管网工程、智慧公交出行系统等。如今,在公共基础数据库内,太原市主城区400平方公里范围1:2000、1:500地理数据已更新完成,建筑物地名正在普查。人口库已完成4个城区;三维建筑物模型已完成120平方公里;完成了市直事业单位法人库建设。


依托中国移动山西云平台,太原市还启动了基于公交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记者在太原市交通局了解到,目前太原市有3000多辆公交车,现在已有2025辆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GPS。“等运营公交车辆全部安装GPS、完善APP智能公交应用系统后,市民就享受到智能公交带来的方便。”卫启云表示,届时,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公交车实时动态情况。


在智慧城市感知网建设方面,由市政府决定直接投资,确定采用公安部推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VAC标准,在市主城区中环路以内的机动车道、两侧便道及重点单位安装4900个高清摄像头。整个工程均选用北京中星微电子集团公司研发的高清摄像机,其中,交警部门在机动车道设置1000个,各区在机动车道两侧便道及重点单位设置3900个。据介绍,摄像头已全部安装完成,目前正在调试阶段。


智慧城市 足不出户的便捷


出门之前,通过手机查看准备要去的商场是否有自己所购买的物品,路面交通是否拥堵,公交车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最近的公交站牌。或是通过自驾出行,查看目的地是停车位实况……


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随着时代进步,城市不断向信息化发展,由最初的电子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以人和物的融合为特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整体效益,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市民可以享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协同共享,将城市要素纳入系统管理,从而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作为省会城市,太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集聚中心,打造智慧太原,将会提升整个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市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卫启云说。


目前已经出台的《太原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太原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太原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6)》等,将在通过对交通、能源、商业、通信、资源、产业等子系统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体系,将太原筑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智慧设施先进、产业发展科学、政企管理高效、城市环境宜居、市民生活美好的“智慧太原”愿景。“其实,智慧城市就是一道加法题。”在卫启云看来,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要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未来,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查询购物、出行、咨询等便捷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人才;通过云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医生可以确定区域、季节性疾病、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更优质、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走进太原 龙城科技改变生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15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协办,人民邮电报社承办的2015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9月21日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7日
  • 电子警察车牌识别技术系统构架分析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5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警察系统中,通常一台500万工业高清摄像机可以覆盖最多4个车道。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智能算法技术的发展,电子警察系统已不单单是闯红灯抓拍等违章抓拍的功能了,还具有了其它一些强大的功能:(1)车牌识别;(2)卡口监测;(3)交通流量统计。

    2024年4月15日
  •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公交管理与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交通”概念的产生,智能公交与新技术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公交产品与应用将在未来逐步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城市交通将进入“云交通”时代。本文将重点讲述云计算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

    2024年4月9日
  • 到2020年,山西大数据产业产值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

    6月19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将从信息消费基础建设领域、信息消费产品供给领域、信息消费生活和公共服务类领域等重点领域入手,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成长。

    2024年10月17日
  • 智能交通行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开发了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的多时间尺度预测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存储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精度及信息提供的种类。对于出行者来说,获得实时、预测和反映历史规律的道路网络交通状况信息,已经日益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

    2024年4月14日
  • 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助力智能化安防建设

    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计算的软硬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至今已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信息综合处理的专门技术,并很快推广应用到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自动控制、交通管理和医疗诊断等多种领域。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