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城市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多是易燃易爆物品被“轻而易举”地带上车,进而酿成惨剧。专家认为,除了来自于公安、企业的安保措施之外,同样需要乘客广泛参与安全环境的营造,共同构建公共交通工具的“泛安保”体系,才能开创安全乘车新时代。
危险品“禁令”频频落空
广州7・15公交车纵火案件、杭州7・5公交车纵火案、厦门6・7公交车纵火案……这些案件中,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都被纵火者成功地带上了车。
尽管消防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已造成严重后果的安全事件,真正落实“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危险品上车”的措施少之又少。
记者经常乘坐北京、广州等地的公交车,几乎未见过司机采取过任何措施去甄别乘客的大包小包里是否有违禁品。即使是设有安检措施的北京地铁,也能偶尔发现有人在上下班高峰期拎着小包“混过”安检。
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具有脆弱性,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期,交通流量往往处于饱和状态,出了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高峰期“人满为患”,导致车载视频监控报警成了薄弱环节,有的公交车存在安全锤配备太少、自动灭火装置失灵、公交车中门打不开等问题,也形成诸多安全隐患。
广州一家公共汽车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在公交上进行安全防范,难度不亚于“用篱笆拦苍蝇”。她说,该企业长期处于人力紧张状态,再加上取消了售票员,以司机为主导、依靠车上监控视频来防范安全隐患,显然困难重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说,相对于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一旦成为目标,危害程度或许更大。城市轨道交通大多是建于地下的密闭通道网络,疏散和通风系统相对比较薄弱,人流巨大,很容易发生灾难。
密集措施能否构筑安全屏障
广州7・15公交车纵火事件发生后,公安部16日在全国公安机关紧急视频会议上要求,要积极提请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在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部分城市迅速落实精神、采取措施,实行城市公交安全保卫措施升级。
广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谢晓丹17日要求,提高地铁、公交站场的安全防范等级,地铁列车上要实行民警定点跟车巡控,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全面强化地铁、公交辖区治安防控;并强化对汽油、爆炸物、管制刀具和危险化学物品的管控措施,降低违法犯罪行为的破坏程度。
杭州市公交集团要求司机上班随身携带一把安全锤,并将其列入司机安保检查考核范围。杭州市要求所有公交车在驾驶室内加装一把安全锤,车载安全锤至少增加2把,双车厢公交车安全锤数量将超过8把。
北京公交集团则在核心区域的19条线路公交车上设置专职安全员,涵盖东西长安街、两广大街、二环路以内主干道等区域。
业内人士表示,公安部的要求针对性强,有利于严打严防公交暴力犯罪,同时更需要克服一些难题积极推进。广州一家大型公交公司负责人介绍,因为待遇等原因,司机和乘务人员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更别提配备安全员了。如果政府不承担这部分成本,公交公司根本无法承受。
“泛安保”体系亟待建立
专家认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仅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监管肯定不够。广泛号召乘客参与安全环境的营造,以及非安全行为的制止,才能构建公共交通工具的“泛安保”体系。
一是群众广泛参与,宣扬互助精神。在广州此次爆燃事件中,部分周边群众和过往人员拿出了商铺里救火器材施以援手。而在杭州公交燃烧事件中,两位小伙子搬起路障砸车救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救”和“他救”结合,就有很大可能减轻伤亡。
广州公交车纵火案件中,从纵火者逃下车到车厢爆炸,期间有约半分钟时间。若纵火者是用引线点燃,那么在这半分钟内如果有乘客及时掐断引线,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些公交车司机认为,公交安全需要市民共同维护,不仅要遵守不能带易燃易爆可燃危险品上车的规则,在车上也应多留心身边的环境,发现可疑危险品时应及时向司机反映。
二是加强安全宣教,提升安全意识。王宏伟说,要把公共安全教育法制化、常态化。应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每年接受固定课时的公共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和演练,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习惯。
三是增强安全配置。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则楚建议,在公交车上车处、地铁入闸处设置危险物品自动检测装置,当有乘客携带此类物品时,安检门即刻报警,让司机和乘客及时发现、处置。
四是普及逃生技巧,提高自救能力。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乘客并不清楚灭火器、安全锤、车门应急阀等安全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在很多城市,每辆公交车上都设置有6到8个逃生锤,拿起锤子往玻璃窗的四个角的任意一角用力敲两到三下,玻璃就会成网状,用脚踹开即可逃生。“如果找不到这个锤子,可以寻找一切尖锐而坚固的东西。比如男士身上的皮带扣,特别是女士脚上的细高跟鞋,都是不错的工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